mradio-content-banner
2025-06-17
擺脫心悸與喘息「心律不整電氣燒灼術」重拾健康生活

45歲陳小姐長期服藥控制高血壓,一向生活正常,卻在半年前陸續出現胸悶、心悸、呼吸喘和下肢水腫等症狀。就診大里仁愛醫院後確診為「心房顫動合併心臟衰竭」。經心臟內科劉浩天醫師評估後,接受「心律不整電氣燒灼術」治療,術後恢復正常心律,不僅緩解不適,也重拾運動習慣,成功找回生活品質。

劉浩天醫師表示,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類型,常與心臟老化有關。除了年齡,肥胖、睡眠呼吸中止症、甲狀腺疾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抽菸與心臟病史等,皆是好發族群。病人可能出現心悸、胸悶、喘氣、頭暈與疲倦等症狀,嚴重者恐因心跳紊亂導致血栓,進一步引發腦中風或心臟衰竭,長期下來也增加失智風險。

臨床上,心房顫動病人多以藥物治療為主,包含抗心律不整藥物、降心速藥物與抗凝血劑。然而,若藥效不足,或患者希望減少長期服藥負擔,則可考慮「心律不整電氣燒灼術」。劉醫師說明,該療法以導管經由鼠蹊部和頸部放入導管,將心房中造成心房顫動的區域進行燒灼,整體手術時間約2至4小時,術後住院觀察一日即可出院,復原期約一週,術後仍需短期服藥觀察是否復發,並定期門診追蹤。

目前電氣燒灼術已納入健保給付,病人可依照自身狀況選擇「冷凍燒灼術」,或最新的「脈衝場燒灼術」等自費升級選項,醫師會根據病情建議合適方案。劉浩天醫師呼籲,若出現持續心悸、胸悶、喘氣或水腫等症狀,應儘早至心臟內科檢查。無論選擇藥物或電燒治療,均應遵循醫囑持續用藥與追蹤,切勿自行停藥,以免造成腦中風或其他併發症風險。

記者張益誌 台中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