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radio-content-banner
2025-10-16
彎腰一響揭骨髓瘤危機 臺中榮總創新療法助患者重生

一名62歲宋姓婦人兩年前在照顧母親時彎腰,聽到下背部「啪」一聲後出現劇烈疼痛,三個月內症狀惡化,無法行走、如廁皆成困難。檢查發現第12節胸椎壓迫性骨折,經病理切片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。臺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接手治療,採用院方研發的「漸進式免疫調節劑量策略」,搭配最新「四合一標靶治療」及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,協助病人順利完成療程。

宋女士回憶,單純的彎腰動作竟成病情爆發的導火線。接受標靶治療三個月後,她從坐輪椅恢復到可自行行走,且治療過程中幾乎沒有明顯副作用,成功挺過自體幹細胞移植,目前病情穩定、生活恢復正常。

滕傑林指出,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發生於骨髓內漿細胞的血液疾病,會造成骨骼脆弱、免疫力下降及腎功能受損,症狀包括貧血、疲倦與骨痛。國內每年約新增800名患者,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。病因尚不明確,推測與基因變異有關,目前無法預防或完全根治,但透過新藥、免疫治療與自體移植,病情可長期穩定控制。

傳統治療多採高劑量給藥,副作用常導致病人中斷療程。臺中榮總團隊創新的漸進式給藥模式,從低劑量逐步提升至標準劑量,可有效降低手腳麻木、便祕與皮膚疹等副作用。研究成果刊登於《Cancer Reports》期刊。

根據研究數據,約58.1%的病人能完成預定免疫調節劑劑量,自體移植病人的完成率更達71.4%。整體治療劑量強度約80%,停藥率僅21.5%,顯示病人對療程的耐受度與依從性良好。約70%的病人獲得顯著治療反應,其中62.4%可成功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。

滕傑林進一步說明,傳統「三合一標靶治療」結合蛋白酶體抑制劑、免疫調節劑及類固醇,已能有效控制病情。近年再加入「新型單株抗體」形成「四合一療法」,可精準鎖定骨髓瘤細胞並活化免疫系統清除腫瘤,進一步延長病情穩定期並提升存活率。健保將自2025年9月起有條件給付該新型單株抗體,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