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肥胖不僅影響外觀,更牽連多項健康風險。台中一名17歲高中男學生因長期以零食紓壓、缺乏運動,體重飆升至123公斤,走路會喘,體檢還發現尿酸過高;另一名50歲男子因手術休養導致運動中斷,體重從67公斤升至75公斤,同樣出現膽固醇與尿酸異常等問題。兩人至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就診,在醫師量身打造的減重計畫和個管師的指導下,免開刀、免吃藥,配合飲食調整與規律運動,兩人分別在8個月及5個月內成功減掉16公斤及14公斤,相關健康指標也顯著改善。
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醫師鍾念庭指出,減重方式需依個人體質、年齡與生活習慣量身規劃。院內減重門診提供醫師專業評估,結合個管師進行飲食衛教與生活調整建議,必要時也會納入中醫協助調理體質,以及精神醫學部支援心理壓力調適,透過多專科整合照護,提高減重成功率,同時降低復胖與副作用風險。
根據衛福部國健署113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,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中,有超過5成屬於過重或肥胖,兒童與青少年亦有近3成體重超標。肥胖與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脂肪肝、心血管疾病及多種癌症密切相關,世界衛生組織(WHO)早已將肥胖列為需長期治療的慢性病。
鍾念庭指出,對於合併代謝疾病的中重度肥胖患者,若經醫師評估符合條件,也可考慮接受減重手術,如胃袖狀切除或胃繞道手術等方式,藉由調整胃腸結構來延長飽足感、減少吸收,達到長期體重控制與改善慢性病的效果。此外,鍾念庭提醒,過去社會普遍有「青少年長胖才會長高」的觀念,事實上應參考國健署BMI標準,避免過度攝取高熱量食物。青少年若未及時控制體重,進入成年後恐面臨長期健康風險。
依據肥胖防治實證指引與相關研究,減重5%至10%可有效預防第二型糖尿病、脂肪肝與血脂異常;若減重幅度達15%以上,對改善心血管疾病風險、睡眠呼吸中止症及部分心臟病亦具顯著成效。台中榮總呼籲,肥胖是可以透過正確方式改善的慢性病,從飲食、生活型態與醫療專業支持著手,才能穩健又健康地找回理想體態。
記者張益誌 台中報導